“学习全会精神,勇蹚改革新路” 学习体会十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news.pubTime}} 浏览量:{{news.hits?news.hits+1:1}}次

“三点”发力探索风险工作新模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质量监测和认评中心党总支 骆燕


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主动和坚定信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分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

全会期间,浙江省质科院揭牌成立,迅速有力贯彻落实《决定》要求,在奋力打造“全国领先 国际一流”综合性质量科学研究机构中走在前列。我作为院内一员深感荣幸,并就风险工作深入思考。

一、统一思想认识,筑牢质量风险意识

质量风险管理是用来识别、评估和控制质量风险的过程。我国从2008年开始启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全链条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机制,从政府监管、企业经营、消费者投诉等情况着手监测、开展评估,通过生产许可、标准制修订、认证监管、执法稽查、缺陷召回、风险通报等多种方式协同处置。守正创新者进,知常明变者赢,参照国外,风险工作可贯穿于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使用、报废等全寿命周期,涉及质科院各专业,是四院融合、业务聚合强有力的粘合剂。

二、厚植团队“根本点”,画好工作同心圆

破旧立新,上下同欲者胜。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其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各个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是必然要求。风险工作可作为厚植团队意识的突破点,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要求,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切点和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按风险项目制引入检验检测、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的“柔性团队”,参与风险评估及处置,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扩展工作范围、提高输出公信度,打造国内多专业协同的“大”风险样板间;二是服务产业及产品发展,从技术提升方面探索创收,推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强化横向沟通、打通专业壁垒,不断促进院内化学融合。

三、坚持公益“落脚点”,做优风险“三服务”

《决定》中提出要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强化公益性。风险所也将持续为行政履职提供技术支撑,为民生保障提供质量技术服务。一是服务省局,提供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市场反诉等公益性技术支撑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风险预警、识别能力,分层分级精准控制风险;二是服务企业,通过调研等方法,加强对企业的公益教育,倡导“质量即责任,安全即公益”的理念,提升企业对产品质量风险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其将质量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从源头上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三是服务消费者,根据风险项目研究结果对外发布消费指南,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普及产品质量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识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四、探索业务“发力点”,促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当前,风险工作也在改革的探索提升时期,要以“想全局、敢入局、善破局”的思维为引领,探索业务发力点。一是结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新发布的218项国家标准修改通知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开展产品标准宣贯及技术培训会,探索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二是聚焦浙江“区块经济”特点,如慈溪家电、台州智能马桶、嵊州厨电产业,运用好统计分析点等承接情况开展产品风险专项服务,找痛点、提升点,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三是强化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风险推送、评估、处置业务落地,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为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心中有责,肩上就有担当;躬身入局,奋进就有力量。当前,国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挑战与机遇并存,质科院亦是如此。作为青年党员,愿在改革大潮中拥抱新知、提升技能,为质科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力。


上一篇:“学习全会精神,勇蹚改革新路” 学习体会七 下一篇:“学习全会精神,勇蹚改革新路” 学习体会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