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entColumn.title}}

业务办理

业务指南

{{parentColumn.title}}

{{column.title}}

首页   >  {{parentColumn.title}}   >  {{gotoSecond?column.title:parentColumn.title}}

会稽山深处,千年香榧树苍翠依旧,产业的“老传统”正迎来“新变革”。2月27日上午,由省质科院支撑的香榧质量标准深化提升媒体推荐会在诸暨市赵家镇圆满落幕。会议聚焦香榧产业标准化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创新、古树资源保护等核心议题,通过政策解读、技术规范发布、现场观摩等环节,全面展现香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诸暨路径”。

诸暨,这片拥有千年香榧种植栽培历史的土地,孕育了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资源。作为“中国香榧之都”,截至2024年末,全市香榧种植面积已达13.8万亩,其中盛产林7万亩,百年以上古树4.2万株,占全国古香榧树总量的60%。去年全市香榧干果产量突破6500吨,行业综合产值超13亿元,香榧产业已成为诸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香榧作为诸暨的特色产业,也是榧农的经济支柱,但随着基地香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上香榧品质和价格参差不齐,产业面临规范提升的迫切需求,产业发展规范势在必行。目前香榧产业现行质量标准已有不少,更要做好标准深化提升的“后半篇文章”。

“我们将‘二维码’数字处理技术运用在古树香榧采摘、储运、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有效保障古树香榧品牌防伪和产品质量。”会上着重介绍了古树香榧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情况。依托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系统)和浙江省物品编码管理平台(GM2D在线平台),每颗香榧从采摘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透明可查,让‌真古树、真品质得到认证、有迹可循。据悉,该系统正在建设中,目前已在赵家镇的部分香榧古树上得到了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将向全市推广,让香榧古树都领到属于自己的“数字身份证”。推荐会结束后,与会人员赴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实地探访树龄1380多年的“香榧王”及周边古树群,体验扫码溯源、生态监测等数字化管理场景。  

近年来,省质科院依托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系统),在三品一特、医疗器械、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编码技术研究与应用,如开展进口冷链食品追溯技术研究、篮球服务培训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应急物资编码、应急物流信息化研究等。同时,依托浙江省物品编码管理平台(GM2D在线平台),构建了多个追溯管理平台,如进口红酒、浙妆链、古树香榧质量追溯管理平台等,支撑地方红酒、化妆品、古树香榧等地方特色产业产品质量追溯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