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news.pubTime}} 浏览量:{{news.hits?news.hits+1:1}}次
4月28日上午,由省质科院支撑研制的全国首个文学数据领域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以下简称《标准》)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发布。这是浙江自美丽乡村、“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又一重要开创性标准经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邱华栋,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作家协会以及全国20余个文学场馆领导出席发布仪式。
文学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加强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是我国文学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实现全国文学资源交流互认的根基,对文学作品的保存传承、交流互动、研究创新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为破解“现行标准无法满足文学场馆发展需求、文学数据要素孤岛化严重、文学资源应用及馆际交流不畅”的文学行业“三大困境”,由省质科院提供技术支持,浙江省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了全国首个文学领域团体标准。标准共有11个章节,规定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文学数据分类与描述、采集、存储、交换、分析、应用、安全的总体要求,旨在为文学数据管理和应用提供全面、系统的规范指引,促进文学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与高效应用。
本次发布的《标准》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以“体系化”开辟文学行业发展“新赛道”,标准以“标准体系”的思路设计标准架构、以“总体要求”的方式强化实施指导,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先行先试,打响文学专项标准化工作“第一枪”,破解文学数据领域“无标可依”困境。二是以“规范化”奠定文学数据行业发展“新基石”,标准推动了文学基础数据“底层逻辑”的统一,在数据字段、采集、存储、交互等方面提出了总体性要求,在关键环节提供大量示例,减少因数据差异造成的不便与损失,为加快文学互动交流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以“智能化”引领文学行业发展“新方向”,标准强调“文学资源交流互动”,创新垂类领域文学大模型、智能体等强化“读者-作者”间跨时间、空间的互动,创新“馆际通”应用强化“场馆-场馆”间跨空间的交互,推动文学行业“作者、读者、场馆”交互体验全面提升。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培训会,省质科院代表起草单位逐章解读《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浙江省文学馆以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网站、馆际通平台为例进行实操演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标准化协会专家进行专题授课。
《标准》的成功发布是全国文学数据标准工作的重要号角,将从体系化、规范化、智能化三方面全面引领全国文学数据高质量发展。未来,省质科院将持续做好标准宣贯支撑,构建完善文学数据标准体系,邀请文学行业单位共同制定核心关键标准,推动团标向国行标跃升,争创文学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形成共建、共享、共促的文学数据标准化良好氛围。
(摄影:中国作家网 冯海文)
发布仪式现场
中国标准化协会为标准起草相关单位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