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news.pubTime}} 浏览量:{{news.hits?news.hits+1:1}}次
在深化标准赋能社会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拼搏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标准化中心党总支 纪新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根据省局党委和院党委部署,全院迅速掀起了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本人参加了标准化研究中心举行的《深学细悟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学习以及所在支部组织支部开展的集中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我进一步丰富、深化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理解,以下结合本人业务领域简单谈谈心得体会。
一、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根本保证,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其中,全会确立的“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于深化改革,当时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届三中全会,重点在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旨在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会议的主题确定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新提法,之前使用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而这次则强调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二、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具体业务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体制机制之一着重强调,既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更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径与方向,充分说明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正在迎来重要历史机遇。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城乡发展经历了城乡分割、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阶段。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城乡发展格局上看,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依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短板。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下,必须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标准化在支撑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标准化是引领和支撑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标准化研究院团队,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产融合、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城乡一体、特色小镇等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全面支撑安吉、海盐、嘉兴、衢江、德清等地标准化,以标准化树样板、立品牌、传经验,标准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日益彰显出标准的规范提升、统筹协调和普惠共享效应,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标准赋能社会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可大有作为。
在深入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我认为标准化在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中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一是城市/镇的建设、管理、运营过程中,需要标准化的支撑和规范,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对标准化现实需求旺盛。二是标准化在推动或助力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标准,明确服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保服务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和质量。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标准化有助于提升城乡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标准,可以降低工作的主观随意性,避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从而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更新的水平。
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实践中,围绕我院打造“全国领先 国际一流”综合性质量科学研究机构的目标,立足岗位,尽心履职,在深化标准赋能社会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拼搏。